
Im体育官方一盏电灯,预示着电力的兴起,吉林市曾经有家电灯公司就在南京街。1908年,吉林市宝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安装的德国西门子250马力(186.5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开始发电,点亮了50盏大灯和200盏小灯,宣告着吉林省进入有电社会。
说起电灯,大家都会想到生,殊不知在生发明电灯的同一年,中国人同时在研究和探索。在2008年“纪念吉林有电100年”活动获奖论文《百年巨变线日,上海电气工程师毕晓浦,在虹口乍浦路,进行电弧灯发光试验成功,华夏第一盏电灯与美英法同时问世。”
走在南京街上,怎么也无法和电灯公司联系到一起,市电业大厦倒是有一栋。按照史载,吉林省第一座电灯公司就坐落在市中心医院原小儿科的位置,也就是现在的住院处大楼附近,但是在现场丝毫找不到痕迹。
据吉林市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蔡景阳介绍“吉林市的宝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清朝光绪年间湖北补用道胡廷儒于1907年在吉林省开始创办第一个电力企业,1908年投放使用。之后被永衡官银号接管,就改叫永衡电灯厂了。吉林老字号同芳照相馆当时就借用电力进驻河南街的优势,开始了灯光照明的摄影拍照阶段,是当时比较先进的。之后电灯厂又改过名,应该是在1929年,改成吉林市电灯厂了,用户5000多户,下设吉林、长春两个分厂。”
在计划经济时代,百货商店是让人非常亲切的。南京街上的吉林市第一百货商店(以下简称一商店),许多人记忆犹新。
家住松北二区的王女士说起她结婚时候的事情,提到了一商店。她说:“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结的婚,每个时代结婚都有三大件,当时的三大件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有这三大件可是很风光的。那时候不但需要花钱,还啥都要票。一辆金狮牌子的自行车200多块,我一个月才赚30几块,票还不好搞,想想就头疼。记得当时一商店来了一批自行车,有二六型的,正适合女同志,加上筹备结婚,老婆婆想尽办法用绣了一个月的枕头罩换了了一张自行车票。从一商店把自行车推出来,一路上羡慕的眼光啊一排一排的。”王女士说着不由得满脸的喜悦和骄傲。
王女士的儿子程先生的记忆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一商店黄了,正逢BP机流行,这里就改成了通讯商场,一楼二楼都有经销,大多数是二手的,买卖都很繁荣。我那时候初中毕业,央求我妈买了一个摩托罗拉牌子的汉显BP机,老牛了,我已经记不住号码了,但是126开头是一定的。”
在《吉林市地名志》中笔者看到,南京街起源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从东莱门至巴虎门之间有一条沿城墙自然土路,始称顺城路,就是南京街的雏形。
之后多次易名,直到1964年才有了如今的名字——南京街。如今的南京街被解放中路、大东门广场截断之后,俨然成了一条“Z”形的道路。
南段有市中心医院、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每天最热闹的地方,车水马龙,停车场通常停满了各色的车辆,忙碌的人们进进出出。不少人都说,医院是生意最好的,当然治病救人是医院的要务。市中心医院不断扩容,以前的市电影公司大楼、警官俱乐部都挂上了市中心医院的牌子,逐渐北延。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前几年改成的高层大楼,也把医院向南京街靠拢IM体育官网,两个医院越来越近,如果没有市公安局大楼院落似乎会连成一片了。
北端有市食品厂和大量的住宅区,在南京街和光华路交会处,一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住宅楼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高层建筑钻石雅苑。一位老住户在拆迁时说过老楼的来历,他说:“这是当年安置‘五七战士’返乡的安置楼,一晃三十年上下,楼道里的水泥墙面和地面都已经有所剥落,就连楼梯扶手的钢筋也残缺不全了。”当时老楼的照片笔者留存在电脑里,也许有一天老住户们看到它会有所回忆吧。
南京街,是一条古老的街路,历经清政府、中华、沦陷时期、新中国,见证了城市的繁衍更迭。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在市食品厂院里,曾经有一小段老城墙的残骸,在老城改造之后唯一的一处残留。如今这小小的遗迹也已不在,只有市食品厂的小豆羹香甜依旧,勾勒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的记忆。
0512-57169988